“建議政府修改相關法規(guī),把農村住房管起來。”這是曾擔任過國家建委抗震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建筑技術研究院院長等職的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顧問總工程師葉耀先8月7日接受《中國建設報·鋼結構》記者采訪時的呼吁。
據云南省民政廳公布的數據,截至8月6日15時50分,8月3日16時30分許發(fā)生在云南省昭通市的6.5級地震造成108.84萬人受災、589人死亡、2401人受傷、2.58萬戶8.09萬間房屋倒塌……一時間,許多媒體頻頻發(fā)問:《6.5級地震為何傷亡居大?》、《昭通震區(qū)房屋為何抗震差?》。許多專家也不禁感慨地說:假如地震多發(fā)地帶鋼結構建筑居多,絕對不會造成這么大的人員傷亡。
自建房屋未遵抗震規(guī)范
針對云南省昭通市震級小、傷亡大的原因,8月6日,《中國建設報·鋼結構》記者電話采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建筑設計研究院原院長王小東。
王小東認為,云南省昭通市的大部分農村住房非專業(yè)設計、無專人指導、未采取抗震措施,并且采用磚混結構的居多,因此,導致人員傷亡慘重。據王小東介紹,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農村住房翻建、新建較多,這些住房大部分是農民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由于大部分農民缺乏建筑常識,他們認為,房子只要壓不垮、結實即可,未考慮水平力的問題。一般情況,抗水平力差的房屋,抵御地震災害的能力就差。王小東表示,如果按照我國現行頒布的抗震規(guī)范建設房屋,大震來臨時,房屋也許會有裂縫,但不會倒塌。
王小東憂心忡忡地說,盡管混凝土預制板已經明確規(guī)定不能使用,但農村在很多自建房屋時仍使用。王小東說,采用混凝土預制板建造的房屋,安全隱患很嚴重。一般農村少有大型機械設備,一旦房屋倒塌,必定給營救造成困難,因為,用手很難搬動混凝土預制板。王小東認為,在地震多發(fā)地帶,如果能夠采用延性好的建筑,譬如,鋼結構、木結構,能夠規(guī)避一定風險。
王小東建議,相關建設部門應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建設的房屋進行普查,對不符合規(guī)范的拆除或者進行加固處理,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據葉耀先介紹,長期以來,有關部門對面積小、造價低的農村住房未加以重視,為此,他在各種場合已經呼吁了10余年。葉耀先希望,有關部門在農村住房的管理上應借鑒城市住房管理的經驗。據悉,中國地震局已于2014年7月25日審議通過《國家防震減災制度體系》。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表示,推進國家防震減災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是法治化,就是要在國家治理體系之下,形成更加穩(wěn)定成熟有效的制度體系,為推進國家防震減災治理現代化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預警+抗震房屋可減輕災禍
相關資料顯示,本次地震災害有5個特點:一是本次地震在云南省境內屬于較大的震級,且波及范圍廣;二是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屬于淺源地震;三是災區(qū)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65人,屬于人口稠密地區(qū);四是災區(qū)房屋抗震能力差;五是死亡人數最多的魯甸縣位于多個斷裂帶之間,地形崎嶇、構造復雜。
據悉,本次地震已被云南省昭通市地震局、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聯合建設的地震預警系統(tǒng)成功預警,為昭通市區(qū)、昆明分別提供了10秒、57秒的預警。理論研究表明,如果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14%;如果預警時間為10秒,人員傷亡比可減少39%。預警時間以秒為單位,足以說明時間對于突如其來的地震災害彌足珍貴。
有沒有一種建筑可以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一座經過汶川地震檢驗、成為震后受災群眾避難場所的鋼結構建筑——九州體育館已經告訴我們,鋼結構建筑可以呵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據中國地震局的數據,汶川地震的破壞地區(qū)超過10萬平方公里,最大地震烈度可能達到11級,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多個亞洲國家,位于四川省綿陽市的九州體育館能夠巍然屹立,這與鋼結構建筑的特性有關。
推廣鋼結構住宅時不我待
自2010年起,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建筑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張肇毅即連續(xù)3年提出“在居住建筑建設中推廣鋼結構住宅建議”、“關于推廣住宅產業(yè)化過程中應關注問題的建議”等,并得到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副部長齊驥等領導的批復。
張肇毅表示,住宅建筑的安全性是國計民生的大事。他說,我國是一個多地震國家,地震區(qū)分布較廣且絕大部分城鎮(zhèn)區(qū)都位于地震區(qū)。地震災害發(fā)生的時間極其短暫,發(fā)生的時間很難預測,且災害后果很嚴重,根據工程實踐,現階段設計合理的鋼結構或鋼混組合結構的建筑能較好地抵抗地震災害,從而減輕因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安全的建筑會保證人們的生命、帶給人們心理的安寧。當然,沒有災難時這些可能被人們忽視。
據云南省民政廳消息,截至8月6日15時50分,有關部門共向災區(qū)調運31050頂帳篷、1.7萬套折疊床……在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的同時,還導致參與救援人員的傷亡。
原建設部總工程師、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xié)會會長姚兵曾表示,地震災害是檢驗各種類型建筑的一種特別方式,盡管我們不希望看到這種檢驗。如果能夠善于總結、善于思考,并采用技術手段合理地規(guī)避、減少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損失,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個人都是十分有益的。姚兵說,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牢記“生命是第一位”的建筑準則。(宋京平)